【水韵田园?乡约宿迁⑤】——水木新庄 田园风情
- 发布日期:
2025-05-06 - 来源:
- 访问量:1
新庄镇位于宿迁市宿豫区东部,下辖4个村(社区),镇域面积54平方公里,总人口2.35万人,耕地面积6.2万亩,地处宿豫区东部中心位置和10万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核心区内。
近年来,新庄镇以实施“乡村振兴战略”为统筹,以“特色田园乡村建设”为主线,以“改善农民居住条件”为工作突破口,大力推动“优居强村兴产富民”工程,先后获得国家、省、市级30多项荣誉称号。辖区内4个村(社区)全部通过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申报验收工作,成为苏北地区实现“全域100%特色田园乡村”的乡镇。
破立焕新:全域优居的“新庄实践”
走进白墙黛瓦的“活力朱瓦”,错落有致的庭院飘出缕缕炊烟、“边角经济”小菜园生机勃勃,社区广场上孩童欢笑声不断……新庄镇按照“1+4”人口聚居模式,推动农房改善搬迁,3800户村民实现从“散居”到“优居”的跨越。社区配套的“15分钟生活圈”涵盖省级示范卫生室、乡镇影剧院、小镇书屋等设施;建成“15分钟医保服务圈”省级示范点,推出24小时自助办理服务区,让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智慧生活和谐共生。同时,新庄镇以“水木新庄”重塑生态基底,六塘河、民便河等6条骨干河道串联成网,5条省级生态河道常年保持水质优良。通过“水系革命”工程,清淤疏浚河道31.5公里,建设生态驳岸4.2公里,户厕改造率、污水管网覆盖率实现双100%。
土地生金:现代农业的“数字密码”
站在古井村落的陈墩桥眺望,万亩籼米基地内布设的数字信息采集设备,正通过物联网、遥感等先进技术,对基地墒情、肥情、虫情等进行精准监测。京东农业科技园的温室里,数字技术精准模拟着番茄生长周期;莲藕田中游弋的小龙虾,成就“水下万亩田”的生态农业;千亩大棚里翠绿的草莓苗沿着田垄整齐地排列,生态草莓点亮“大棚经济”;配套建成的智能粮食产业园内,区块链溯源系统让每粒稻米都有了“数字身份证”……新庄镇通过“三权分置”改革,将腾出的4000余亩土地注入土地合作社,以“一链一景”重塑产业版图,引进京东农业科技示范园,建设粮食物流园、中农批等多个龙头企业,打造“籼米+果蔬+荷虾共生”三大产业集群。“土地流转”不仅“转”出了高标准农田,也“转”出了农民增收的“黄金池”。按照每亩土地1270元的标准承租给合作社或农民大户获得长期收益,实现了村民、村集体、合作社三方共赢的良性循环,带动了镇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。2024年全镇农业总产值突破13亿元,带动就业超3000人。
产居融合:农旅联动的“共富密码”
暮色中的袁家村古街(朱瓦集)灯火璀璨,通过“打造品牌+搭建平台”,与周边村居成立乡村振兴联盟,吸纳本地农民经商,促进本地农产品深加工,构建从产品到产业,从产业到产业链的全景发展体系。同时,新庄镇深挖本地民俗文化、非遗文化、建筑形式、传统技艺,以“漫田杉荷”为主题,形成文化轴、田园生活轴以及宿迁印象园、荷荡野趣园、鹭鸟杉荷园、快乐稻香园“两轴四园”格局,建设水街、旱街、酒吧街等商业街区,民宿集群及景点公建等配套设施。将4个新型社区与小河西民宿、淮北江南展陈馆、千亩草莓园、荷韵观光带等串珠成链,打造集特色产业、休闲农业、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“农旅融合”田园综合体,群众就地参与农旅产业就业创业,实现富民增收。
乡风润心:文化赋能的“治理智慧”
跟随研学团队,来到胡振友烈士雕塑下缅怀先烈,走入拥军和民俗文化馆聆听军爱民、民拥军的佳话;在“协商议事厅”里,老党员正调解土地流转纠纷问题;朱瓦集“乡愁古街”里,举办各具特色的民俗杂耍、非遗市集等活动;古树新村袁庄充分发挥“驮儿滩”“皂荚古树”“秀才故里”等历史文化底蕴,创新“古树话家常”基层治理品牌。同时打造“米大姐工作室”“荷声细雨”党建品牌和“泉心泉意”法治驿站,将制度优势转为治理效能。新庄镇以文化滋养新生活,深挖知青、民俗等文化资源,丰富乡情馆建设内涵,打造乡村气息浓、文化底蕴深厚的最美田园乡村典范。
从“一处美”到“全域美”,从“生态佳”到“产业兴”,新庄镇以“特色田园乡村”为引擎,书写了苏北乡村振兴的鲜活范本。这里,既有现代科技的“智慧脉动”,也有千年农耕的“乡愁记忆”,更有着新时代农民“稳稳的幸福”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